我的小孩今年3岁,如果要我给她做出一个评价的话,我觉得她最大的本事就是起外号了。她把我喊作唐僧,把她妈妈叫作猪八戒,让爷爷当沙和尚。而她自己呢,当然是孙悟空了。至于其他人,全都是妖怪。每天我们上班要走的时候,她就会可怜楚楚地说:“你们都喜欢上班,留下我一个人,孤苦伶仃的,还有一个妖怪!”她所指的妖怪,是我家的小保姆。看样子,不是真孙悟空,到底有点心虚。
让她看《西游记》,最初是我们的主意。心想《西游记》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,又适合孩子们看,不如每天让她看一点,既可以进行早期启蒙,又可以治治她的多动症。没想到,这一看,她就入了迷,而且各种版本的,如原先拍摄的《孙悟空大闹天宫》、《三打白骨精》、六小龄童主演的《西游记》等,她都感兴趣。也可以这么说,除了《西游记》题材的片子,她都不感兴趣,仿佛看了名著,其他都不屑一顾了。我们也暗自叫苦,又不是培养“贵族”,青菜萝卜都得吃点,哪能专进精细食物。
孩子看《西游记》的时候,完全被剧情吸引了。她的眼睛紧锁电视屏幕,神情木然,完全是一副坐定的样子,我们拿她最喜欢吃的鱼皮花生,也未能将她唤回神来。看完了,她的脸上缓缓露出笑容,像是刚刚游完西天踏云而归,快意满怀。最后冲我响亮地喊一声:“唐僧!”
我胆怯地回答了一声。就凭我这张酱油脸,给我找个好看一点的妖怪当当,也就不错了,干吗要用唐僧来“羞辱”我!倒是她的妈妈可以当个王母娘娘观音菩萨什么的,反而成了个猪八戒,每天她的精心化妆,岂不都白费了!不用说,我们在最初接受这些绰号时,都有些短暂的难堪,不得不反戈一击:“孙猴子又在胡言乱语!”来解除这种难堪。但很快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,而且乐意配合她在我们家庭成员间重新编排一遍《西游记》。
我们在互相称呼着对方的绰号时,分明感到了有一股暖流穿行于每个人的心田。在这戏剧性的场面里,家庭成员间那种固有的、僵滞的关系被打破和拓宽了,一种新的难以言说的情感交流在进行。
我每天下班回来,在楼下刚一按开门铃,就听到孙悟空从6楼扯着嗓子喊:“唐僧!师傅!”我也一边上楼一边喊:“孙悟空,徒儿,猴子!”我们都喊得很响亮,答应得也很响亮,声音里充满了激动和幸福!